2005/05/02 | 在做和感受中发挥的教育
类别(优秀教育) | 评论(4) | 阅读(80) | 发表于 00:01
"如果能感觉到事物所形成的过程,就可以避免影响。"——卢安克认为,在未来,教育的主要工作应是培养感觉。

  我对感觉和意识有兴趣,是因为我在这方面有了特殊的感受。我觉得,很多我们面对的东西,比如面子,都是社会造成的现象,而并不是事实上存在的东西。我寻找的是真理和能感觉到真理的手段。我在感觉方面出现的问题就是,我无法去感觉别人复杂的感情和面子。别人感觉到的,我自己感觉不到。可是我又能感觉到别人不能感觉到的,主要是形成的过程,比如植物生长的过程或者一个人造东西的生产过程和别人对于这些形成过程的影响。

如果能感觉到事物所形成的过程就可以避免影响

  如果能感觉到事物所形成的过程就可以避免影响。我坐在车上,泥土路上,可以感觉到车的轮子如何压着路面。轮子对旁边的泥土产生压力,别人觉得无所谓,我却觉得这是地球的一个伤口的感觉。在看到机器的时候,我能感觉到它是怎么做出来的。电脑,钢琴,在用的时候它是怎么发生的,我有时能感觉到。我觉得不能让电脑太辛苦。在我砍木材时,因为木材分开得不是很直,而是根据它生长的形态,所以能感觉到它以前形成的过程。我看到鸡,头被往下挂着的时候,我会觉得它很难受。因为我跟着环境中的东西去感受就有很多原因让我感到很难受。但这种感受现在越来越少,因为来中国后,发现了许多没有人去管和让人感到难受的事情,如果不想难受,只能让自己麻木.

  我和大家一样,我们都有一样的感觉器官。我们的感觉器官都是开着的,甚至在我们睡觉时也关不了耳朵,但为什么有的人可以感觉到,有的人却感觉不到呢?是因为有的人的感觉有意识,有的感觉没有意识。我的感觉器官大部分时间也是没有意识的,少部分时间是有意识的,否则人会受不了。

  在农村的时候,人们走路时可能很无聊,用手扶着小树,把小树弄的很不好。或者手里拿着砍刀,砍倒小树,来想像自己很厉害。他没有感觉到,树的受害和难受。另一些人随便拆开邻居的栏杆,他也不会感到邻居辛苦的工作,也不会感觉到自己无聊的手正在影响着它。

  如果我们完全没有感觉器官,我们就无法与外界联系,就不知道自己的存在与外界的关系。有人做过实验,尽可能把一个人的感觉取消,结果这个人很快就受不了。我们需要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和外部物质世界,否则我们的存在就没有了任何根据,否则我们会受不了。

现在大部分的媒介(电脑、电视等)把感觉器官的范围缩小了,我们的心理感受也就少了

  现在大部分的媒介(电脑、电视等)把感觉器官的范围缩小,只有视觉和听觉,其他的感觉得不到培养。感觉减少了,我们的心理感受也就少了。小孩需要感受,如果没有这个感受,到青春期后他就会想到强化感受,比如吸毒。有的父母担心出现危险,不让孩子真正去感受。但代替感受的媒体不能给我们机会发生所有的感觉,孩子将来就有可能吸毒或者威胁别人,或通过破坏什么东西来找刺激。

  现在社会不支持去感觉和感觉带来的心灵感受,比如车轮压泥土路的感觉。买空调也是为了取消感觉。人没有感觉的结果就是 :我们对环境中的东西越来越没有兴趣、麻木。产生消费主义,是因为他对这东西是怎么做出来的没有兴趣,他不会慢慢地把这东西做出来,而消费工业做出来的东西,并变得很看不起周围环境,所以也很难爱护这些东西。让我们同情环境东西的感觉当然是难受的,可是如果我们要爱护环境,这种感觉带来的难受是避免不了的。

   根据想像去发挥的感觉,和事实是不同的,比如拿刀砍树。如果真去感觉(看到和触摸到)被砍的树流出来的液体,他就不可能那么随便地去对待树。根据感觉得到的情感会让我们以合适的方式去对待环境。中国人的想像特别丰富,看到一座山就觉得它像个猴子......想像不一定有根据。如果我们能真正地感觉到自然环境,不仅去想像它,我们就会好好地去对待它。如果我们根据想像(比如想像有了刀子后,自己有多么厉害)去发挥情感,我们就很容易以不适合的方式对待环境。

  为了让我们的做法适应环境的需要,我们的感觉需要是有意识的。如果我们的感觉没有意识,就像没有了感觉一样。眼睛是开着的,但看不见。小孩长大的过程,就是个慢慢得到意识的过程,但不能太快。什么样才是有意识的?如果能意识到自己的做法怎么影响到环境中的过程,比如植物生长的过程,那就是有意识的。

  什么年龄适合培养意识呢?九岁比较合适。9岁之前它是和环境融为一体的,不能区分自己和环境,很难产生意识。他自己有了什么感受,他就认为环境也是这样子的。9岁开始,人的意识和环境断开,开始从外面观察自己,观察自己像观察别人一样。这时很合适发生他的意识。

怎样培养意识的发挥呢?一是减少感觉器官,另一种手段是手工

  怎样培养意识的发挥呢?一是减少感觉器官,使别的感觉器官的意识提高。比如在我蒙眼睛时,我就会很注意到其他感觉器官得到的印象。另一种手段是手工,因为在做手工很细节的动作时,我们需要很注意,否则我们控制不了工作过程和结果。最后还有艺术。有些东西我们说不清楚,可是艺术就在这时能表达那些说不清楚的感觉,使我们能在艺术的过程中得到认识和意识。

  在一个人没有意识的时候,他只能有与意识相反的,就是不断的行动。他虽然很好行动,能发挥很强的意志,但他无法认识到自己所做的事,也无法改变做事的方向。

  小孩是通过动来学习的,我们可以利用动作来唤醒意识。我们通过让孩子细节性的活动来把有意识的精神带到身体中来,因为要做细节的工作,要用意识来控制自己的手。还有其他的因素,也可以使我们得到意识,就是破坏,比如在我们环境很好的时候,我们没有环保意识,所以破坏会唤醒我们对环保问题的意识。

  当和小孩做活动的时候,我发现大人和小孩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大人已经有意识,所以他们先进行计划,后才行动。可是小孩还没有这个意识,所以我让他们先做,在做的过程中让他们感受,然后通过艺术的方法表达出来所感觉到的东西。最后我们在介绍作品的同时才得到认识,才发挥意识。

  这与细致的动作会唤醒意识的道理一样,先做,在做的过程中得到感觉。在行动之前我除了分配任务之外没有给他们任何说明,也不要让他们做计划。我做活动的时候,先让他们做,然后让他们在小组内用艺术的方式表达出来自己所感觉到的东西,最后让大家一起来反思我们可以获得什么。反思最好是在第二天。

未来的主要教育工作不是语文和数学。我们需要在学校里有意识地培养感觉能力

  小孩象一个感觉器官一样,他什么都接受,感觉非常地发达。古代的人也是这样的。他们到树林里打动物,都是行动,没有思考。现在在东兰的大自然的环境中,我也很难写书,环境是要求人和大自然融为一起的。古代的人不能在大自然中画画。他们到很深很深的山洞里,才够封闭,才能比较清醒地发挥意识去思考。所以孩子也喜欢创造一个小小的空间,这样会有助于他们的思考。一个封闭的教室也比大自然更适合反思,在外面学生的注意力一定是被环境吸收出去的。

  小孩象古代的人一样,他们自然而有的感觉能力是非常强的。以前的人很自然地就会感觉到谁是朋友还是敌人。现在就比较难,有时候几年你都不能确定这个人是否在骗你。史代纳说 :将来人自然而有的感觉能力会更小。可是现在的人已经得了到意识,以前的人有很丰富的感觉能力,现在的人没有。所以现在的人要通过有意识的手段来培养人的感觉能力。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也是一样的。

  未来的主要教育工作不是语文和数学。因为感觉能力在将来会是越来越弱的、再也不是自然而出现的,所以我们需要在学校里有意识地去培养它
0

评论Comments